培養反思教學課程

培養反思教學課程

培養反思教學課程

適合對象:
師培中心/教研團隊/學術師資

課程目標:
「一個建築師可以把他的錯誤拆掉,一個醫師可以把他的錯誤埋掉,而一個老師的錯誤,卻會一天天長大,最後影響到整個社會與國家。」這段話是趙寧教授與所有老師勉勵的一段話。
反思能力(reflective thinking),包含對情境的觀察、思考、假設、以及對已有的經驗更新、改造與整合,是一種具有目的,審慎且自我調解的思考模式。透過反思教學解決目前教育環境的問題和促進教育工作的成效,讓我們的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,培養獨立性和自主性,引導學生質疑、調查、探究,並在實踐中學習,以改變教學過程中過分依賴教材、強調接受式學習的教學模式,讓學生「學會學習」和獲取豐盛而相關的學習經驗。

課程大綱:
反思教學的意義-在傳統經驗型教學與科技理性教學基礎上創新學習,為教育改革提供新思維。
建立行動中思考-透過自我的經驗反思,獲得改善過程與教育智慧,明瞭教師所應扮演的角色。
教學價值的反思-超越具體教學呈現外顯與內隱的干擾意識,自律、自覺、自教的轉化過程。
反思教學的實踐-啟動對過往教學經驗、知識和實踐的反思,持續改善個人的教學實踐與學校的相關社會條件。

課程效益:
  1. 反思教學提供了教師確立自主學習的反思意識,積極主動投入教學活動的思考與探究中,提升教學素養,建立師生間共同參與、對話,開創有意義的教學與學習。
  2. 反思教學的發展過程多圍繞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,以蕭恩(Donald Schon)的論述為基礎,強化行動中的反思,透過反思學習表達行動中的知識,更清楚的意識到那些在學習過程中無法表達的緘默知識,使之外顯出來,我們才能批判、檢查和改進,並通過反思重組經驗,不斷探索和解決自身與教學目的,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,將『學會教學』與『學會學習』結合起來,促使學習者有更多參與的學習過程,導致行為更有效的轉變。
  3. 好的反思教學存在各種情境當中,透過自我的教育與四種教學矯正方式,針對教育目標、價值觀以及假設提出質疑,並檢視其教學環境,做有效的變動,才能算是好的反思教學,而這些思考模式需要透過主動探求才能實現。
  4. 強調教師實踐理論及教學實踐的結合,尊重學習者的自主性,以過去的教學經驗,結合理論、研究,在實踐性知識的基礎上,自主設計教學、監控教學、評價教學、藝術性與創造性地解決教學問題,提升教學品質與專業能力。